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桃溪镇立足实际、梯次推进,深入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与监督,以群众“有事”谋,实现书记真“无事”,持续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转变职能,干部下沉不包揽
“到群众中去”是基层干部的行动指南。但让镇村两级干部包揽大事小情,难以持续实现基层有效治理。该镇紧紧围绕“无事”找书记,逐步实现干部“包揽”向“总揽”职能转变,实现群众“担心”向“放心”转变。
“包揽”向“总揽”转变。突出党建引领,发挥村书记“头雁”效应,集中精力抓党建、解矛盾、促振兴。试点村科学搭建“三级网络”治理体系,为89名网格员标准化配备“六个一”工作装备,实现网格管理精细化;全面实施“五大工程”,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引导全体镇干下沉网格,直接参与禁渔防汛、矛盾调处、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充实治理队伍,提升治理能力。
桃溪镇启动“巾帼就业创业行动”医疗护理员技能培训班
“担心”向“放心”转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该镇通过及时发布县内用工信息,积极对接镇农科所、规上企业、餐饮企业等用工需求,解决就业岗位1200余个,实现群众“家门口”安心谋事。发挥网格员主力军作用,变“群众找”为“干部跑”,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靠前研判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平台赋能,突破壁垒疏堵点
线上收集多样诉求,提升治理效度。依托村民微信群高效转发涉及民生、村务、应急等工作提示,打破基层治理时空界限,及时收集回应群众诉求,分类整理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投诉件,共同打造“群众发起-干部响应-共同推进”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已高效办结生产生活类等12345热线172件。
桃溪镇白鱼村“桃花源”调解室及评理说事点
线下汇聚多元智慧,提高治理温度。坚持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矛盾纠纷“三色”(红、黄、蓝)分级研判动态管理,依托“一站三中心”、“桃花源”调解室及评理说事点精准化解。整合热心群众、“五老”、公安民警、法律明白人等调解力量,建立“接单+走访”回访制度,实地走访,防止矛盾反弹。定期整理复盘个性矛盾纠纷(信访),编制典型案例汇编,进一步赋能基层治理。截至目前,该镇依托线下协商平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4件,调解成功率99%以上。
激发动能,群众更有参与感
“请群众进来”,让干部与群众在基层治理中踏准“节拍器”。该镇通过完善“参与+激励+监督”的良性循环机制,让群众在治理的实际场景中逐步提升参与意愿。
桃溪镇龙舒村召开“无事”找书记村民“板凳会”
“群众+参与”让治理实践力道相宜。该镇打破“办公室治理”局限,把“板凳会”、“圆桌会”开到群众家门口,村“两委”干部协同网格员,把党的政策宣传到“最后一米”,把群众诉求建议及时收集,让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今年以来,累计组织“板凳会”、“圆桌会”139场次,覆盖群众达6500人,干部与群众在一条板凳上“将心比心”,凝聚起基层治理的“最大共识”。
桃溪镇红光村集中开展“善行榜”积分兑换
“群众+激励”让治理成果可惠可及。以家庭为单位打造“善行榜”积分制管理方案,群众通过参与6大类村(社区)事务管理获得可量化、可积累、可兑换的积分激励,定期换取生产生活用品。自“善行榜”实施以来,部分试点村共集中开展积分兑换活动6场次,参与户数89户。
镇村联合开展廉洁征兵工作
“群众+监督”让治理流程赢得信任。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紧盯村级资产管理、项目建设、惠农惠民资金发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约束村(社区)“微权力”,持续推动村(社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村民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下一步,桃溪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创新实践“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桃溪模式”,为深入实施“新千万工程”,奋力打造“三色舒城”贡献桃溪力量。(翟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