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城县张母桥镇,一抹抹活跃在田间地头、村组院落的 “志愿红”,正以贴心、走心、细心的服务,践行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初心使命。连日来,尽管高温酷暑,镇村干部化身志愿者,深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篇章。
贴心走访,织密 “关爱网”
“徐大爷,天太热别出门钓鱼啦,在家吹吹空调看看新闻多舒坦!” 志愿者们走进独居老人徐大爷家,熟练地检查电线电路、查看煤气罐安全,拉着老人的手唠起家常,叮嘱夏季防暑注意事项。
在张母桥镇,像徐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不在少数,他们或无儿无女,或子女常年在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各村(社区)实践站组建的 “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将这些老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期上门走访,既当 “安全员” 排查生活隐患,又做 “暖心人” 倾听心声需求。老人们遇事先找 “志愿者”,如今已成为习惯,干群关系早已如家人般亲近。“有他们在,心里踏实!” 徐大爷的话道出了老人们的共同心声。
走心服务,点亮 “康复路”
长冲村张奶奶的家中,一场温暖的 “交接” 正在进行。志愿者将崭新的 “淋浴椅” 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抚摸着座椅,眼角泛起泪花:“去年小徐帮我申请的单手拐杖刚用顺,这又想着我洗澡不方便,真是比亲人还贴心!”
张奶奶的感动,源于张母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 “助残志愿服务队” 的精准服务。志愿者们深入摸排全镇残疾人康复需求,逐人登记、分类上报,精准对接辅具资源。此次发放的百余件辅具,从单手拐杖到淋浴椅,件件贴合残疾人实际需求。烈日下,志愿者们肩扛手搬,将辅具一一送到残疾人手中,用汗水换来了声声赞誉:“志愿者把服务做到了我们心坎上!”
细心办事,架起 “连心桥”
傍晚时分,志愿者小李拿着修好的收音机,匆匆赶到廖大娘家中。“大娘,您看,收音机修好了,我教您咋调您爱听的戏曲频道。” 小李耐心演示操作方法,廖大娘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原来,小李在走访中得知,腿脚不便的廖大娘把收音机当作“精神寄托”,却因设备损坏无法使用。“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小李记在心上,顶着烈日跑了三趟集镇,终于找到店铺修好收音机。
这样的 “小事”,在张母桥镇的志愿服务中屡见不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为民服务大厅,为老年、残疾群体开通 “绿色通道”,志愿者们主动上门问需求、跑腿办手续、接送办业务,用 “多跑路” 换群众 “少跑腿”。“他们的细心,我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廖大娘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从贴心走访到精准助残,从代办实事到开辟绿色通道,张母桥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正以 “三心” 服务为笔,在基层大地描绘出温暖画卷。这些穿梭在街巷村组的志愿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情,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刘正根 程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