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按照“预防为先”的要求,舒城县高峰乡“五举措”全力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坚守防溺水安全工作底线,织密筑牢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网。
加强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以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负责人等班子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及各村(居)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全乡防溺水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压实各村、各校及相关部门的防溺水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预防溺水事件工作机制,落实四方责任,对留守儿童、单身家庭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困难儿童进行摸底包保,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警示教育全覆盖、隐患排查全覆盖和监管监控全覆盖。
加大宣传,筑牢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乡村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广播、宣传车、微信群、一封信等宣传方式,认真落实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主题班会、主题宣传画报、向家长推送主题信息、防溺水知识培训、播放防溺水警示片和防溺水童谣等方式开展防溺水“十个一”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落实学生家长是学生安全的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监管,做到对孩子行踪“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防止出现监管空白。针对不同人群多角度宣传到位,切实提高学校、家长、青少年儿童的自觉意识和防范能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精准有效提高措施,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村(居)联合进行水域隐患“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隐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做到排查一处、防范一处、整改一处,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在辖区内的危险水域显眼位置设立安全警示牌,对破旧和缺少的警示牌立即完善到位,对隔离栏等防护装置加固加密,做到排查细、底数清、情况明。落实应急值守和值班制度,在学生中午放学、下午放学、周六日、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安排专人在水域附近巡逻,对私自下水游泳行为及时制止,对在水边逗留的未成年人,及时劝说离开水域,提醒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加强巡查,形成长效机制。针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加大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建立以乡、村(居)、组干部和党员为主的防溺水志愿者巡查队伍,确保每片水域有人看、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做好巡查记录。制定防溺水应急工作预案,强化部门联勤联动,发挥义警、志愿者、民间救助组织辅助作用,构建“快速反应、专业救援、一体联动”救援机制,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建立健全宣传部门牵头,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水利、卫健、派出所等部门参加的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定期组织活动,加强学生游泳安全和防溺水安全公益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和关爱帮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学生防溺水工作的良好局面。
强化督查,确保工作落实。乡纪委对防溺水工作开展专项督导,重点督查防溺水宣传教育情况、警示标志设立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人员和水体包保巡查情况等,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跟踪督办和问责,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对在防范学生溺水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开展责任倒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乡主要负责人表示,高峰乡将进一步扎实做好防溺水工作,加强宣传劝导、巡查排查,构筑安全防护线,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