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舒城县张母桥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奋战在抗疫一线,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闻令而动,向“疫”而行
在张母桥镇东岗村,丁仕林刚刚脱下满是汗水的防护服,一丝不苟地进行消毒消杀工作。作为张母桥镇核酸检测流动小分队的成员,他已经连续15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中高风险返来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只要最终反馈的核酸结果都是阴性的,就是每天最好的消息”,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丁仕林笑着说。
六安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张母桥镇坚持以“硬作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硬任务”,迅速召开疫情防控紧急部署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全体党员干部放弃休假、迅速返岗,落实网格包保,地毯式摸排近期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成立核酸检测流动小分队,上门上工地为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严格值守马鞍河大桥卡点,落实24小时值班,严防输入疫情发生。
面对防疫形势,镇村干部和卫生、安保人员顾不上家中老人、小孩,日夜坚守防疫第一线。
“疫”线防控,共筑平安
在各个路口,到处都能看到“红马甲”们忙碌的身影。刘荣年是第一个打电话到张母桥村党支部报名当志愿者的党员,张母桥村与六安市金安区只相隔一条丰乐河,管控难度非常大。他每天早上五点半就来到了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上,沿着长达两公里的岸线巡视一圈,到卡点后,对来往车辆行人严格执行“二码”联查。考虑到最近天气炎热,村干部给老同志送去了矿泉水,老同志却要求退回,说不如喝白开水,能省就省。
在党员和志愿者们的带动下,群众也主动参与到疫情管控工作中来。长冲村19个中心组许多常驻居民自发当起了情报信息员,每天都通过微信主动向村干部上报异地返乡人员情况。目前,张母桥镇共有160多名志愿者主动到村(居)委会请缨,以“劝、堵、隔、查、倡”的管控措施,开展卡点值守、信息登记、排查走访、倡导文明防疫等工作,让群众回家放心、居家安心。
4月13日晚上,庙冲村党支部书记葛坤林微信收到一封在外企业家发来的红包,“感谢你们党员干部一直不辞劳苦的守卫着我们的家乡!”虽没有收款,但是葛坤林激动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自己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的最好表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张母桥镇商会党支部迅速发起倡议,商会会员、镇内各企业、能人大户和各类市场主体一呼百应,踊跃捐赠口罩、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和爱心资金。目前,该镇已累计收到捐资捐物30余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民至上,“疫”路温馨
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张母桥镇也时刻关注着广大群众的生活点点滴滴。在张母桥镇李堰村,村妇联主席徐冬梅了解到,由于学校采取线上授课,村里的一名留守儿童没有智能手机,网课无法正常进行。这可让徐冬梅担心坏了:“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孩子学习!”顾不上外面正下着雨,她匆忙为孩子送去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备好了学习软件,一步一步教她如何上网课。
疫情期间,像这样的留守儿童不止一个人。为了帮助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张母桥镇妇联坚持走访入户,询问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的需求,为她们详细讲解网课操作办法和学习方法,并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疫情防控隔断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干群之间浓浓的情谊。长冲村村民汪守炳一感触良多,自从一家五口4月2日从六安经开区返乡以来,汪守炳一家积极配合镇村要求,开始了居家隔离。隔离期间,为了确保隔离人员身心健康得到应有的保障,村干部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所需的生活用品均由村干部代为购买后,经过严格的防护措施送至群众家中。在社会各界捐赠了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后,村“两委”也第一时间将捐赠物资送到了隔离群众家中,为他们支持配合隔离工作,安心居家隔离解除了后顾之忧。
“疫情期间,我们更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镇党委书记任少东说。
当了解到小兰花茶叶原产地晓天镇和庐镇乡因疫情原因急需大量采茶工,张母桥镇多方动员、政策引导、有序组织、主动服务,全力宣传引导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村民前去采茶,同时安排车辆“点对点”集中输送了四批共85名采茶工。通过一站式运送,不仅解决了周边乡镇疫情防控带来的采茶工短缺问题,更助力了本地群众就业增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镇内草莓、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出现流通受阻、滞销问题,张母桥镇积极联系团委、妇联等组织,利用网上平台进行宣传,扩大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的同时助力推进乡村振兴。(邱璇)